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校園學習

找到遺失的拼圖碎片:重新了解拒學孩子的內心世界(一)

採訪/撰文 周志聰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 賴聖洋心理師

丞丞在學期剛開始沒幾天就連續不上學,對周遭的所有人產生防衛,拒人於千里之外。家人常急於要孩子可以去上學,卻總是在衝突後不了了之,讓媽媽也覺得很無助。老師嘗試了解丞丞發生什麼事,卻得不到丞丞的任何回應, 讓身邊的大人很難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

「我對學校沒興趣,為什麼還要去?」

究竟孩子內心世界的拼圖長什麼樣子?大人該怎麼去理解孩子的需求?我 想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疑問。

拒學,在青少年時期常常困擾著學校與家庭,讓身邊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處 理孩子拒學的行為。無論是家庭中的成員、學校處域中的老師等,都會因為在 付出努力後依舊沒有成效而覺得疲乏。對大人而言,我們該怎麼去看待孩子拒學的行為呢?我們可以如何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進而幫助孩子一起面對呢?

孩子遺失的拼圖碎片,家長如何從發展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賴聖洋心理師提到學習是一種本能,我們打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在學習以獲得更多的能力,甚至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例如在出生以後,我們開始學走路,從本來 不會到逐漸學會,這對我們在生存上本身帶來很多好處。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倘若尚未學到就得到壞處,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習得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這是由一位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在動物實驗中 針對動物在被電擊後發現的現象。賴心理師用這樣的一個故事來說明習得無助的現象,有一隻狗狗餓了好幾天,因此為了生存,狗狗勢必想要得到食物,可是 當實驗人嘗試給它食物時,卻在要吃的同時就電擊它。一開始狗狗會覺得那是意外,所以又再去嘗試。當狗狗嘗試了好幾次,就會對得到食物和得到電擊作出連結,最後就會放棄再去嘗試了。因此,賴心理師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會不斷地去嘗試來獲得學習,但卻因某些原因以致讓我們感到挫 折,而放棄嘗試去學習。從這樣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學習的重要概念可分為 以下幾點:

一、 孩子起初對學習是渴望的,有動機的,且覺得好玩的。
二、 當開始嚐到好處,就會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鍛煉自己的技能,並 在學會後將經驗繼續複製到其他的學習經驗上。
三、 在這個鍛煉的過程,就會想要更精進自己的能力,甚至成為一個專業,專精的技能。我們會不斷去修正經驗以獲得更多,用更快的方法、更廣的範疇去獲得更多好處。

因此,我們從學習的概念可以知道,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透過周遭環境的人事物構成一個學習的經驗。假設周遭的人事物使他挫折,他就會想放棄, 不想再學習,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再嘗試了。

對於孩子的拒學行為,我們在狹義的定義上可以說就是孩子不想去上學。從剛剛談到的概念來看學習的要素與學習經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了解途徑,讓我們可以了解為何孩子不願意去上學。因此,拒學以挫折的概念來看,這會是很有關聯,且了解孩子很重要的一個線索。

賴聖洋心理師以挫折的概念列出了幾點可能是孩子面臨到的挫折,幫助我們以不同 層面的角度來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
一、學習模式(Learning style):我們常以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和別人一樣採取相同的方式去學習,其實孩子的學習模式有很多種,包括有人善於動態 的學習、有人習慣靜態的活動、有人對聽覺比較有反應或者有人對於視覺化的學習比較可以有共鳴。

二、學習環境的適應:我們可以簡單把學習環境分為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兩種。在學校環境中孩子可能會面臨排名、成敗與同儕壓力的問題;在家庭環境中,可能與家庭帶給孩子的情緒或父母的教養風格,讓孩子倍感壓力。這些都會讓孩子在環境中處在不適應的狀況。當我們不設法去理解,最後就會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因此,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循環的結果,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學習的經驗與回饋的互動結果都是負面的,讓孩子感受到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突破無法承受的臨界點後,可能就會讓孩子變得退縮,甚至拒學。

三、學習的優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專長,而在孩子的世界裡面,如果 孩子的優勢沒被看見,不斷被大人的主導性強迫去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看不見孩子真正的能力,孩子就會產生學習的情緒,覺得自己的需要不被重視,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想放棄學習。例如一個喜歡打球的人, 你卻要求他去做體操;一個喜歡理化的人,卻要求他著重在文學上的學 習,這便值得我們去思考是否有考慮到孩子的學習需求?究竟這是不是 孩子個人的舞台?

四、發展的需求:以發展的概念來看,有時候我們因為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發 展需求,卻只是要求孩子去學習,自然身體本能就會想抗拒。例如一個 國中生身體處在發育的階段,我們卻要求孩子要努力在運動上有不錯的 成就。這時候孩子可能尚在自我認同上面臨很多焦慮,也使得孩子沒辦 法滿足大人的需求而覺得挫折。如果我們沒有看見孩子在發展面臨的困 擾,可能讓孩子無法經驗到好的學習,很可能就被迫在挫折中放棄學習。

因此,種種的概念來看,如果不考慮孩子的個人議題,讓孩子無法在學習 的歷程中覺得是好玩、有趣的,只是讓孩子不斷經驗到挫折和壓力,就會磨滅 一個孩子對學習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