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孩子整天上網認識朋友,怎麼辦!~談如何陪伴邁入青春期的孩子認識網路交友

採訪/撰文 劉昱彣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 陳昱安 心理師

在科技時代的來臨下,網絡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社交平台,不僅對成年人如此,對孩子們而言也是一個認識朋友的新管道。然而,對父母來說,當今網路世界與過去的成長經驗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於孩子在網絡上交友會存有些疑慮與未知,進而容易為此感到焦慮和擔心。

在與孩子互動時,也發現到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透過網絡交友的目的性也各有不同,根據昱安老師的實務經驗觀察,以現今大學生為例,他們希望透過網絡交友來尋找親密關係的伴侶或滿足人際需求,甚至是因為自己的生活圈逐漸穩定,顯少有機會拓展新的交友圈,網路交友正好提供一個快速結識新朋友的機會。 對於國中生、高中生而言,透過網絡來交朋友的首要目的並非單純的拓展交友圈,而是從遊戲、tiktok、臉書社團、IG、小紅書等交流互動中,彼此有共同的興趣,被認同、被喜愛、被傾聽的感覺,讓他們有歸屬感。

對於孩子在網路交友的過程中,身為父母可以在一旁擔任什麼樣的角色來協助孩子呢?

身為父母總會想要多關心、多靠近自己的孩子,此篇針對孩子即將邁入青春期的父母,陳昱安心理師將父母的角色比喻為「柵欄」,邀請父母們一起練習看看。何謂「柵欄」呢?「柵欄」這個角色並非是完全阻擋孩子們使用手機或社群軟體,而是在孩子使用網路的過程中,能夠協助他們停、看、聽,尤其在孩子面臨困頓時,父母可以成為與他討論的對象,在一旁協助他、陪伴他,同時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信任與尊重。昱安心理師也分享了幾個對於網路交友的觀點給父母作為參考:

(1) 了解孩子使用社群軟體的目的性
網路的發達確實具有其便利性,減少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甚至在網路世界中似乎也讓孩子在與人建立關係時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空間,同時保護自己避免因關係而受傷,減少在實際面對交朋友上的困難與挫折,不同社群軟體有不同的特色與功能,聆聽孩子為什麼選擇使用社群軟體的原因是重要的。

(2) 與孩子設立界線
對於孩子在網路上認識人,身為父母難免會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畢竟新聞報導多播報遭遇危險的案例,但在關心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從中拿捏平衡且適度地讓孩子理解,我們並非要去限制或控制孩子,而是與孩子去核對我們可以關心的程度,同時父母也需要練習給予孩子學習自主的機會,從中拉出孩子自身的主體性,透過討論找尋彼此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有時候父母無意識不停地關注、關切,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成為一種壓力來源,反而退一步讓孩子有機會調適與面對犯錯的空間,適時讓孩子了解當面臨到困境時,還有父母可以陪伴他一起討論與面對。

(3) 與孩子情境案例討論
有時候要對孩子表達自己的關心真的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以說教的方式來傳遞自己的訊息。昱安心理師分享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機會的話父母可以透過情境案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像與討論,當某個情境發生時可以怎麼做。例如:以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在網路上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中,「如果有網友想要約你出門,你會怎麼回應呢?」,透過現實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讓孩子有機會多停下來思考,即便想法與父母不一樣也沒關係,進而才有機會產生出討論的空間。

(4) 與孩子建立有共識的限制
這邊提及的「限制」,並非單方面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機,而是在網路交友的過程中,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並從中提醒孩子需要留意自己的個人隱私與安全。例如:不隨意將自身的親密照或影片上傳或外流給他人,避免留下紀錄或遭受對方截圖;若有網友邀約出門時,也能夠讓家人或朋友知道,同時也能夠尊重孩子交友的權利。

網絡交友確實有其優、缺點,對於孩子們而言已逐漸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身為父母可以從旁協助與陪伴孩子經歷這段過程,同時也可以練習尊重及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