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情緒話題

三十而立的焦慮

文:陳忠寅心理師

在軍中最後一次晚點名結束後,也算是對國家義務有了交代,退伍回到社會上,隨著心情換了幾個工作,在高物價與貧富差距懸殊的現狀下,除了不甘願地與低薪共處,也常心虛地說服自己在每個興趣缺缺的工作上努力掙扎是一種美德。一晃眼十年過去了,工作換了幾個後,對自己不要什麼越來越清楚,但卻對自己有什麼價值越來越模糊……

大學同學突然說要開同學會,想起這些中斷十年的老友,感覺有點陌生卻又帶點熟悉的微韻,記憶裡閃過曾經的一些片段,霎那間百感交集湧上心頭。 那晚的同學會,隨著大家的寒暄問候,氣氛瞬間回到那些年。酒足飯飽後,大夥兒就開始八卦每個同學,最近過得怎麼樣啊?在哪裡上班呢?一個月賺多少錢呀?有做甚麼投資嗎?有沒有升官啦?是否創業當老闆呢?結婚了沒?孩子生幾個了?買房了嗎?開什麼牌子的車呢……?

隨著大夥的分享,我的心情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沉重,原來我除了血壓、血糖、體重、肝指數比人家高之外,其他都比不上人家!畢業十年,我也浪費了十年,現在我又變成什麼樣了,已經三十多歲的我,人生還能有什麼期待呢……

您是否有著與上面故事相同的體會與心情呢?您可以試著這樣協助自己~

1. 破除年齡迷思:
我們常說三十而立,似乎過了三十歲還沒成就就是失敗,似乎過了三十我們就無法實現夢想了,這讓三十多歲卻繳不出漂亮成績單的人感到羞愧與焦慮,甚至商業週刊還曾發現台灣年輕人普遍都患有「30歲焦慮症」。 其實不然,三十而立的觀念是出自兩千多年前的社會型態,如今在教育時間延長與社會型態的轉變因素下,三十而立已經過時了,有報導還說35歲能立就及格了。而事實上根據調查,很多創業者都是35歲以上的人,所以不要受限於年齡的迷思而羞於追夢,不敢規劃未來。

2.找到自我價值:
有人說一個人的價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而這個價值通常指的是薪資,但這樣的價值衡量標準是非常狹隘的,一個人的價值還可以是對社會的貢獻、對周遭他人的影響力、擁有一個平凡卻幸福的家庭、從事利己利他的行為...等。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說:「價值觀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所以要找到自我的價值,要先改變或拓展自己的價值觀,擁有多元價值觀才不會限於單一價值比較螺旋的痛苦,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而非市場來決定你的價值。

3.做好目標設定:
在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與建立多元價值觀後,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現有的資源與夢想,是否再去讀書深造?繼續留在業界累積人脈與經驗?跨業界學習?與心愛的人結婚共同努力?買房?保持健康?從事社會公益改變社會…等。重新設定生涯短中長期目標,再將各項目標規畫成有步驟的生涯規劃,最後付諸行動實現夢想。

4.尋求專業協助:
若上述步驟還不能幫您蛻變飛翔,您可以試著找您信任的好友給您建議與協助,或尋求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協助您,例如職涯發展顧問、投資顧問、心理師…等。

想找心理師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