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孩子情緒失控別擔心,救援隊出動!

文:王巧涵 臨床心理師

在教養過程中,許多家長應該不陌生,有時孩子遇到了挫折,開始大發脾氣、大哭大鬧、嘶吼、在地上打滾、丟東西、講也講不聽、拉也拉不起來、不許你離開也不許你碰他、完全不能溝通….那種失去理智的感覺,很可怕吧!

上面那個理智線斷掉的場景,孩子的情緒實在很令人困擾!該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縮短他們崩潰的時間,好讓他們趕快恢復理智呢?不然大人自己的理智線也要斷了哪!

在這之前,請大家先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不會游泳的孩子,發現自己受困在河流中央的沙洲上,四周盡是湍急兇猛的河水;若是他在那裡情緒崩潰、歇斯底里,而你是趕來救援的人員,是否會對他當下的崩潰情緒感到狐疑,或覺得這是衝著自己而來的呢?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畢竟是處於生命受威脅的情境,任何人都可能會失去理智。

講到這邊,我想讀者應該會猜想到,這個比喻要說的是什麼了。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的情緒崩潰、失去理智時,就像是那個沙洲上歇斯底里的受困者一樣。他的理智線已經斷裂,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做反應了。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有負責生存本能的區域(像是下層腦的杏仁核,在遇到威脅和恐懼時就會啟動「攻逃呆」反應),也有負責理智的區域(像是上層腦的前額葉,具有自我控制、同理心、計畫、延宕滿足的能力)。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成長中,大腦區域的分工還不太成熟;因此,當我們看到孩子為一件小事失去理智的時候,其實是他們的杏仁核已經誤判情勢、熊熊燃燒,以為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危險中,必須使盡渾身解數,不管是奮力反抗、還是逃避躲藏、或是呆若木雞,總之要努力活下去就對了!

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扮演的,就是孩子的「救援隊」,使孩子的杏仁核可以「熄火」,讓負責理智的前額葉回來工作。首先深呼吸,告訴自己,身為救援隊,不需要質疑受困者發脾氣的原因,他現在的情緒也不是針對自己而來,而是他的杏仁核「失控」了。他以為自己快被急流沖走、還是家裡失火、發生地震了。救援隊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現實情況並沒有那麼可怕,是可以被解決的。

要達成救援任務,爸爸媽媽不妨試試看,運用以下三個步驟。
一、 接觸受困者
當孩子的情緒爆炸當下,第一步還是先以「你我都安全」的方式接近孩子,如果孩子太激動了,就先讓他在安全的地方冷靜、好好哭一會兒,以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為原則。如果孩子能讓大人靠近,就可以「確認受困者的處境」,也就是辨識孩子當下的情緒,為他說出來。如:「你很生氣,真的很生氣,因為我沒聽你說話,對嗎?」若孩子點頭稱是,就可以進一步同理他「喔~原來是這樣,因為你剛剛講很多次,媽媽都在跟爸爸說話,你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所以你才發這麼大脾氣的!」

二、 拋出繩索
  確認孩子情緒受困的原因,大人就可以幫助孩子,用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溝通。這時,有三個字很好用,就是「我教你」。同理完孩子後,就示範給孩子:「原來是這樣!來,我教你!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很害怕!我怕你不聽我說話!我怕你對我生氣!我怕你走開!請幫助我!』」。這樣的示範和邀請,讓孩子可以練習好好溝通,取代哭鬧的方式。有時候,句子較長,可以分成兩、三回說。同時,「我教你」也傳達出一種包容的概念,大人接納孩子還在學習,而不是指責他的不成熟。當孩子複述大人的句子後,也別忘了立即給予肯定:「謝謝你這樣說,這樣我就明白了!」並給孩子一個擁抱。

三、 救護與修復
  當受困者終於離開危險,被帶到安全之處時,通常也會接受救護和檢查,有受傷的地方也給予治療。當孩子能好好地表達自己怎麼了,通常就會很快地冷靜下來;但其實,每次失去理智的經驗,如同從火山爆發歷劫歸來,孩子的大腦也是不好受的。他們需要一段有安全感的討論,整合剛才的經驗,也修復和照顧者的關係。在這階段,我們可以和孩子聊聊,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對他的經歷做出深層同理。可以問問孩子,剛剛的感覺是不是很可怕?像是什麼感覺呢?這時,孩子常會給出很有創意(也很浮誇)的答案(例如:全世界的火山都爆發了!我的心裡有龍捲風加地震加颱風都一起發生了!)令人不禁莞爾。講完之後,就可以提醒孩子,他剛剛練習的表達很好,下次這樣說,爸爸媽媽很快就會懂了。

透過這三個步驟,情緒救援隊可以抵達受困者身邊、拋出繩索,讓孩子從情緒河流中安全獲救,再被救護員好好地治療。透過這樣的經驗,孩子的上層腦、下層腦能夠練習分工合作,知道下次遇到危險時怎麼自救。

當孩子再次情緒失控時,若我們能以「受困者、救援隊」的角度來看待彼此,知道孩子的胡鬧並非衝著自己而來,那種「被針對」的不爽感,多少能有所釋懷,大人也比較不會被孩子影響心情,避免了進一步的親子衝突。只要持續不斷的練習,並且相信自己和孩子的努力,漸漸的,你會發現,孩子願意溝通的次數增加了,失控的次數減少了,親子之間的默契也會越來越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