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把握親子互動,0歲起打造良好專注力

文:林淵渟 諮商心理師

通常提到孩子的專注力,大人腦中的想像可能是,孩子可以自己一個人趴在書桌上,認真寫功課。或是可以聽見大人的提醒,不要自己唸半天,孩子卻好像完全沒聽到。然而,這些對大孩子的注意力期待,都是從出生起隨著大腦、身體發展默默成型。若能從小把握親子互動,就可以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注意力的基礎。

嬰幼兒就有注意力了嗎?答案是有的,只是與大人不同,我們不會期待寶寶可以整個下午專心看一本書,寶寶的專心只能以「秒」為單位來計算。而寶寶什麼時候算是專心呢?曾有一個研究嬰幼兒注意力的心理學研究,以「凝視的時間」來判斷寶寶是專注,當寶寶目不轉睛盯著看時,代表著「專心」而移開視線則代表寶寶「分心」了。

而照顧者是寶寶來到世界上最初注意與依賴的對象,試想寶寶剛剛來到世上時,面對的是充滿各種聲音、味道、光線變化的陌生世界,寶寶會漸漸發現給予自己安撫與奶水時,會有什麼聲音與味道,或許這就是最初的注意力了吧。

隨著寶寶的成長,有經驗的照顧者也會開始自然地為寶寶介紹這個世界,讓寶寶注意到某些聲音、去看某些東西。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受到了照顧者的忽視與互動的剝奪,這種最初的關係與注意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然而,怎麼樣的互動可以幫助孩子打造良好注意力的基礎呢?

一、 眼神接觸,常常跟寶寶說話
當寶寶的視力漸漸清晰後,會開始東張西望,而其中最特別的是,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盯著人臉看,追隨著人臉轉動他們剛剛變硬的脖子,這便是與寶寶對視、說話的時機,有時寶寶會咯咯笑、手舞足道,或是認真端詳大人的表情, 在發現照顧者「注意」著自己的同時,寶寶也開始「注意」到照顧者發出的訊號,並且做出回應。

比如說:當大人對寶寶做鬼臉,想逗寶寶笑時,寶寶注意並回以咯咯的笑聲,大人看見了說:「哇!你在笑喔!好好玩喔!」繼續逗弄孩子,寶寶則蹬腿顯示興奮的樣子。不知不覺間,照顧者的參與讓這段「注意」時間變長了,並且變得更豐富,孩子不止「注意」了,還練習了與大人進行愉快的互動。

二、 觀察寶寶反應,延長注意時間
當與寶寶遊戲時,給予適切的引導也可以幫助孩子延長注意力的時間。例如:當照顧者注意到寶寶正在端詳自己的手,顯出非常有興趣的樣子,幾秒鐘後寶寶就看向別的地方,像是失去了興趣。這時就可以跟寶寶一起看,發出聲音,示範怎麼玩,通常寶寶就能繼續注意更長的時間。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在玩具或是書本上,只是寶寶的注意時間是以「秒」為單位,當寶寶一下下又失去興趣也是正常的,重點是原本寶寶本來自己看可能是10秒,但在照顧者的引導跟參與下,可能變成20秒。

三、進行身體活動的遊戲,促進感覺發展與統合
良好的注意力,也可以說是適切接收環境訊號的能力。對於還在成熟中的孩子來說,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身體的感受都是新鮮的,一開始並不能像大人處理的一樣好。因此,照顧者可以與寶寶進行一些輕度的身體活動,例如:出摸不同的物品,輕輕地搖晃(拋接跟劇烈搖晃是不可以的喔!)等。當孩子對感覺、身體的活動更熟練,自然也能更容易注意該注意的訊號。

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說,照顧者對他們的注意與引導,就是他們注意這世界的養份,讓他們知道可以注意什麼,並且維持得更久,更知道如何回應。把握親子之間的互動,就能為孩子打下良好的注意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