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親愛的單親爸媽,面對孩子的失控,你累了嗎?

採訪/撰文: 劉主威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 莫茲婷 諮商心理師

等孩子入睡後,加班到半夜的明華對電腦長嘆。好不容易結束了一段很不愉快的婚姻,也爭取到孩子的監護權,以為一切會好轉,殊不知問題接踵而來。

老大在學校不斷被導師轉述問題,前天偷同學文具被發現,今天則和另個同學打架,只因同學笑他沒媽媽。明華對老大常深感無力,好說歹說循循善誘,甚至氣到失手打孩子,老大越是倔強地一句話也不說,讓明華既生氣又無奈。

老二看似好些,相對老大乖巧安靜,但離婚以後明顯地沈默寡言,過去開朗的孩子變得悶悶不樂,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

| 明華想到這不禁一陣鼻酸,好不容易有一番事業時,卻賠上了婚姻,數不清的夜晚,夫妻在爭吵後憤怒、失望下睡去。以為離了婚一切能好轉,但現在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相信明華的故事,是許多單親家長的寫照,一人要承擔所有責任,全家經濟開銷、照顧孩子的壓力,或在失敗的關係下所有自責。唯一寄託著孩子,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但當孩子的行為越失控時,打架偷竊或是沈溺3C,一切都讓這寄託一點點破滅。孩子越失控就越用力抓緊,更嚴厲打罵只希望孩子能回頭,但得到了什麼呢?孩子的問題既沒解決,更賠上了關係。

相信除了更用力的緊抓、更嚴厲的打罵,一定有方法讓一切好轉。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好你也好」!

本文章訪問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心理師,更深入的跟我們談談「我好你也好」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

「我好」
在談與孩子的互動前,我們先停下腳步,整理一下自己怎麼了。莫老師談到單親爸媽可以先覺察自己的情緒,空下時間整理自己的身心,一直處在忙工作、忙孩子,其實不能幫助我們好好整理,找時間好好對待自己,會發現自己真的辛苦了,身心都緊繃著。

莫老師提醒如果常感覺自己處在焦慮、緊張,擔心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害怕失控而變得易怒,面對事情容易缺乏彈性就情緒爆炸,或整天心情低落,其實都是警戒著我們身心壓力太大了。

當我們處在一個身心壓力過大的狀況,是很難傳遞正向的訊息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孩子問題一出現,我們就越焦慮,當我們越焦慮就抓越緊,反而適得其反,因為這處在「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惡性循環中。所以若要回到正向關係循環,我們需要先讓自己放鬆。

如何讓自己放鬆下來,處在「我好」的狀態,首先要處理好情緒壓力,建議可以找家人、朋友聊紓解情緒,如果身旁沒有適合的人,可以找專業人員來處理情緒壓力。

莫老師也特別談到單親家長可以先肯定自己,在這不容易的時間裡,看到自已堅韌的價值,也許我們像明華一樣剛從一段失敗的關係中出來,會有許多自我懷疑,內心衝擊著自己是個失敗的先生、妻子等,在面對這些否定,我們要先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已經一步步走到現在,承擔這麼多責任,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很值得鼓勵。

當我們從「我不好」逐漸走向「我好」,也會有更多能量來與孩子對話。

「你也好」
當我們能走向「我好」,我們要幫助孩子也在「我好」的狀態裡,就是「你也好」。莫老師建議三點是單親爸媽可以注意的。

第一與孩子互動中要避免將孩子當情緒垃圾桶,要注意眼前的人只是小孩。不論是抱怨、訴苦,甚至極端打罵,反映家長的情緒壓力過大,找專業的宣泄情緒,而不是找孩子。

第二是給孩子的安全、歸屬感很重要,但如果都由單親家長來支撐會很辛苦,因此可以引進、連結多些資源,除了家以外,跟外界建立正向的歸屬。比如說教會團體或親朋好友支持等。像以前大家庭一樣,大家一起分擔親職壓力,一起照顧、陪伴孩子。

第三注意孩子是否過於承受家庭的壓力,比如說經濟壓力,當孩子過早承受壓力,會造成小大人的出現,因此要依照孩子發展階段適時給適當任務。

當雙方走向「我好你也好」的正向循環,孩子的問題往往能迎刃而解,因為他們不再需要透過這些偏差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在需求。同時鼓勵單親家長如果遇到相關議題,不論是自身情緒壓力或孩子偏差行為,歡迎來尋求專業心理師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