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被忽略的孩子~父母如何照顧到特殊兒童的手足?

採訪/撰文: 蔡芳晏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 莫茲婷 諮商心理師

 「照顧小花好累,她隨時都有新的狀況,每天都在想要怎麼辦。她弟弟喔…乖多了,都不太需要我擔心…..」。
家有特殊兒,爸媽常花費大量時間與心力照顧這個孩子。不知不覺間,因為其他手足沒有那麼多狀況需要操心,而花較少的心思在他們身上。但是長久下來,成長過程中需求被忽略的手足可能長大後反而適應更不佳。看著爸媽為自己的兄弟姊妹奔波,比較感受不到爸媽關心的孩子,心裡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父母又可以如何因應呢?

▶︎ 提早成熟長大的小大人
長期與特殊家庭工作的莫茲婷心理師表示: 父母心力少的時候,的確會較少花時間在一般孩子身上,也會期待他們能多幫忙或忍讓特殊的孩子,不要再多製造事端。孩子很聰明,看到父母照顧的心力交瘁、疲勞,也會不知所措,或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做什麼來「幫忙」爸媽,比如看到特殊手足做了不恰當的事,就來替父母「管教」他。

另一種情況則是孩子可能在心裡內化了要像爸爸媽媽一樣保護特殊手足的角色,因此會在爸媽不在場時,替代父母的角色來照顧特殊手足,例如:在學校可能三不五時到班上去探望特殊手足。然而,擔起這些照顧責任的小大人其實也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有被愛、被陪伴的需求,只是這些孩子因為父母要優先照顧特殊的手足而被忽略了。

▶︎ 愛現、怕輸? 努力爭取自己被看見
得不到父母關注的一般手足一開始可能會藉由積極求表現來展現自己的價值,希望獲得關注,因此在成就或輸贏上更為追求。面對內心的脆弱時,例如害怕、或遇壓力時,也比較避免和爸媽表達出他們的困擾和心情,但可能會用鬧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其實是孩子求救的訊號,希望父母多看見他們。

▶︎ 得不到回應,久而久之放棄不說了…
面對一般手足跟特殊手足發生競爭、衝突或求表現時,爸媽可能會想要說服或斥責孩子「不要這樣跟他爭、你就讓他一些。」孩子內心的情緒與需求得不到公平的回應,長期下來可能從原本的競爭轉為憂鬱、無助、自我放棄。

許多父母照顧特殊孩子已經分身乏術,就算知道其它孩子也需要爸媽的關心,但已經沒有太多心力,本文也訪問莫茲婷心理師照顧特殊孩子與自己的建議。

✔︎ 父母分工陪伴
面對孩子的教養照顧責任,需要夫妻分工合作,彼此支持。如果只有其中一個家長要負擔照顧孩子們的主要照顧責任,很容易因為分身乏術,而必須優先照顧特殊手足。父母共同合作照顧孩子們,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照顧到。有些父母會用時間劃分,每週/月/半年各自主要照顧某個孩子。時間到交換,讓孩子不會只跟其中一個家長比較親。也有父母是依照領域劃分,例如各自分配照顧課業學習、陪伴玩樂、生活起居照顧等等。

✔︎ 和孩子單獨約會的時間
讓孩子都能感覺到受到父母的關心與照顧。規劃單獨和這個孩子約會的時間,沒有其他事情干擾。每週撥出1~2小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吃吃好吃的東西,出門運動打球等活動。重點是訂下單一和一般手足互動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聊聊天,關心孩子。

找機會談談他們因為特殊手足而可能有的心情、困擾,協助他們能夠抒發心情,並一起討論遇到這些煩惱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例如和父母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取代生悶氣等等)。在情緒和需求得到父母的關注與被支持的情況下,才有能量當爸媽的小幫手,是愛從身上自然地流露出去。

✔︎ 父母的喘息時間
父母也需要達成協議建立個人喘息時間,輪流每週有個半天或幾小時的喘息時間,可以好好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尋求家庭以外的照護資源,例如:請親友幫忙、保母臨托、居家照顧服務等。

每個孩子都想要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爸爸媽媽可透過以上的提議讓孩子與自己都能更有力量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若父母照顧孩子感到心力不足,或注意到特殊孩子的手足有情緒、和手足相處等困擾,必要時可尋求諮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