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人際話題
我和你不麻吉,怎麼辦
文:莫茲婷心理師
在班級中,常聽到人際問題的事;全班排斥某位同學,或某位同學被班上同學欺負(或稱作「公幹」)。被排斥的同學,問題輕微一點的就是他常沉默寡言,不主動和同學交往,同學也不會主動的理會他,在班上經常獨來獨往;問題嚴重一點的是他和全班形成對立的關係,他被同學抱怨經常會干擾同學,做一些使同學不悅的事,同學會群集起來攻擊他,包括可能出現的是直接的暴力語言、肢體攻擊、間接暗中的傷害等等方式。
筆者在從事多年的諮商輔導經驗中,經常聽到國中的青少年學生告訴我,他們班上出現的人際問題,這些問題層出不窮。「遭排擠」或「欺負」顯然已不是新出爐問題,但是在校園、在班級中未獲重視和缺乏良好的解決策略。更糟糕的是,有時是在師長的忽略下,此問題日益加深,最後對雙方或其中一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或是,在不當的處理後,不但不能停止雙方的衝突,並且相反的,讓雙方關係的裂痕越來越大。

最近新聞經常報導校園的霸凌事件,一件一件的新聞讓大人人看了不禁會問:「這些少年的怎麼了?學校又為這些事會一件又一件被舉發開來呢?」以下為筆者從事多年來的青少年諮商經驗對霸凌事件的剖析,並學校師長能做何有效的介入。
「你這個『大白目』,走開啦!」
「你很煩哦,你欠扁啊?!」
筆者在從事多年的諮商輔導經驗中,經常聽到國中的青少年學生告訴我,他們班上出現的人際問題,這些問題層出不窮。「遭排擠」或「欺負」顯然已不是新出爐問題,但是在校園、在班級中未獲重視和缺乏良好的解決策略。更糟糕的是,有時是在師長的忽略下,此問題日益加深,最後對雙方或其中一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或是,在不當的處理後,不但不能停止雙方的衝突,並且相反的,讓雙方關係的裂痕越來越大。
青少年活在人際壓力鍋中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同儕互動關係,能促進心理健康並且有助於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同儕的互動關係,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能有機會去學習瞭解別人的看法,去學習區分自己和別人看法的不同,進而能加以欣賞接納別人的看法,這在發展心理學稱作為「社會化觀點取替」,所以同儕間的接觸與互動是有助於社交能力的發展,這是在家庭關係中無法取代的。而特別是在青少年階段,與同儕的相處時間又比和父母或手足來得多,所形成的壓力也更為強大;不順從多數同儕所提議的事,則可能就要承受被看成「你和我們不一樣」;更糟的是,被當成「討厭鬼」的種種壓力。
因此,我們知道青少年比兒童或成人更在意自己的人際關係,人際不好或遭排斥的青少年更是活在難耐的壓力鍋中,甚至嚴重者會產生「情緒困擾」或「憂鬱症」的問題。究竟班級中解決不了、糾纏不清的人際衝突是如何造成的呢?一個銅板是拍不響的,起碼要有兩個以上的銅板才能拍出響聲,銅板越多,響聲越大。
|